欢迎访问川东北法制网

  

首页 > 南充 > 西充

新思路,新作为,助推教学教研上新台阶——开学教研工作会议侧记

发布时间:2020-09-18 22:06:29    来源:川东北法制网    浏览量:   编辑:王志刚

  2020年9月15日下午,在启慧楼五楼会议室召开西充县实验一小2020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教研工作会议。分管教学工作的韩泽平副校长,教科室、教务处相关领导,各年级主任和各学科主任参加会议。会议由教科室副主任冯旭蓉主持。

  会上,韩泽平副校长就本学年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设想。以“有效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手”为主题,为何研,研什么,怎样研,作了详细的阐述。韩校长指出,教研就是教育研究,要善于从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找到好的教育手段、好的方式方法。课堂上,要有效落实“两把、两重、两增、两减、一提高”,课后则要有精炼的小练习,阶段过关,难点击破等教学措施。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业务的成长,通过校内校外大大小小的教研活动,形成相互听评课、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最后,韩校长还强调:教研主任是落实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骨干力量,给各主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接着,教科室主任赵自谋强调了年级主任、学科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本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进行了详细的部署——学训互动、点面齐发,以“三大工程”为突破口,有效开展学校本教研来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且具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

  一、学训互动奠基础

  学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听课学习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坚持“学、研、教”有机结合。要发挥阅览室、图书室的作用,安排专门的学习时间,促使教师形成一股“教中学,学中教,边学边教,以学促教”的风气。要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对勤奋好学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激发教师积极投身业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做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的紧密结合,广泛开展基础性课题研究,加强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重点以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学校领导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推门听评和密集巡视。

  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名师.青蓝工程”。对学校优质资源深入挖潜,利用学校的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搭建高端研修的平台,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保障。二是“课题工程”。以省市县的立项课题为抓手,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来提升每一位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三是质量工程。就是加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各个质量体系的过程管理与评价。让教师树立“有绩便有位,无绩便是过”的意识,以此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和完成质量目标的工作积极性。

  二、本学年工作主要任务

  (1)以学校提出的任务为出发点,减负增效,大力开展年级组和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学习课程教学新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向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要质量和效益,打造“优质课堂”。各位主任们要具体落实,还要落实具体。对每周一次的例行教研要周密安排:研究什么样的问题,时间、地点、主题、主讲、参研人员都得有规划,活动要有记录。建议新学期找准问题,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措施上展开研究,总结出一些操作性强的经验。让本年级或本学科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结果还有成效。

  (2)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本学期,先由中、老年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或研究课;年轻教师明年上半年上汇报课或竞赛课。教科室将会同有关部门于11月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示范、研究观课评课月”活动。

  (3)实施“名师.青蓝工程”。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骨干教师,促进名师从优秀迈向卓越。每个年级组、学科组在本月完成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要跟随师傅听课学习并做好听课记录。年级组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同读一本书,同听一门课、同备一门课、同上一门课,提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教育水平;生成一批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的成果。其绩效评定按“名师.青蓝工程”方案执行。

  (4)搞好“课题工程”。关注市县课题的申报和研究,积极参与市县课题的申报和研究。申报立项课题要求:问题要来自课堂,具有代表性,并亟待解决;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研究具有前瞻性,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最后,教务处曹小燕主任对各年级主任及学科主任的教学教研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尤其是2014级六年级各负责主任带领老师们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类教研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困境中突围。并对新学期新团队提出新希望。

  通过本次会议,与会领导们统一了思路,对今后教学教研的方向和方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新思路、新作为”,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供稿:西充县实验一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cdbfzxw@126.com

关于我们  |  人员查询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cdbfzxw@126.com     电话:19388753450
主办:四川法宜文化传媒中心     网站可信认证专业委员会证书编号:944170315027468849155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20016897号
Copyright© 2020 川东北法制网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